血小板高是怎么回事?
略高于正常值不用担心。正常的血小板含量为100~300×109/L,偶尔略高于这个值,并不说明什么问题。正常的血小板的数量会有一定的波动,根据时间、季节等所处情况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人在运动之后,血小板含量会在短时间内上升,但是休息一段时间之后血小板的数量会恢复到正常值;也有一些女性在经期来临时血小板的含量会上升,这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需要额外的担心。
另外,在排队等候抽血的过程中,没有进食与喝水,如果等候时间长,血液得不到水分稀释,就会出现浓缩,这个时候血小板的检查数量也会高于正常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其他数值,比如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等没有异常,建议以观察为主,注意定期复查即可。
血小板增多症则要警惕。如果多次检查结果长期维持在某一个较高的水平(>400×109/L),就可称为血小板增多症,这时候就要考虑身体是否存在其他疾病了。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多数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有的是在常规行血常规检查时才发现,也有部分患者是因为鼻出血、牙龈出血、乏力、头晕、头痛、感觉异常等症状,或因血栓前来就诊。
引起血小板计数增多的原因有许多,根据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假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克隆性血小板增多症。
假性血小板增多症:假性血小板增多症指全自动化血细胞计数仪未能辨别出血液中类似血小板的物质(如冷球蛋白、红细胞碎片等),将其计数为血小板,造成血常规报告中血小板计数偏高。这种情况下,简单的外周血涂片即可鉴别。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此类最为常见,多是由于感染、缺铁性贫血、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溶血等病理情况,以及药物应用诱发所致。
克隆性血小板增多症:克隆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中负责生产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增多所引起的,以外周血小板增多和功能异常为特点的骨髓疾病。常见的病因包括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等。
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存在着血栓及出血双重风险,尤其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大约20%~40%患者有微血管血栓症状,11%~25%患者存在大血管血栓并发症,以脑循环为主,其次是冠状动脉;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血栓的发生风险逐渐增加。
血小板高有什么危害吗?
约有20%的病人,尤其年轻患者,发病时无症状,偶尔因血小板增多及脾大进一步检查而确诊。1/3的病人就诊时表现功能性或者血管舒缩性症状包括血管性头痛、头昏、视觉模煳、手掌及足底灼痛感,末梢麻木。80%病人可表现有原因不明的出血及血栓形成而就诊。出血常为自发性,可反复发作,以胃肠道出血常见,也可有鼻、齿龈出血、血尿、唿吸道出血、皮肤、粘膜瘀斑,但紫癜少见。有时可因手术后出血不止而被发现。偶有脑出血,引起死亡。血栓发生率较出血少。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很多患者检查发现自身血小板数值升高,但并不能及时发现病情。
来源:中国医药养生、有来医生
最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