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领先的企业技术服务平台贤集网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疾病护理 — 正文

身高缩水可能不只是“驼背”,骨质疏松不可忽视 !

年纪大了身高变矮,可不是“驼背”那么简单。这很有可能是脊柱发出的最后求救:提示你骨头正在变“脆”,甚至已经出现了脊椎骨折。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提醒公众关注骨骼健康。今天我们就有请骨科专家跟大家聊一聊骨质疏松发出的危险信号,并奉上不同人群的“健骨”宝典。

身高缩水可能不只是“驼背”,骨质疏松不可忽视 !

身高“缩水”腰酸背疼快查查骨密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也是引发患者残疾和早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世界范围内,骨质疏松症每年会引起890万例骨折。当骨骼本身出现质量问题而变得非常脆弱时,即使非常轻微的外力也可能造成骨折,一声咳嗽引发的椎体骨折不是危言耸听。


“我觉得身高变矮、驼背真正的原因是骨质疏松症。门诊经常遇到这样的老人,她原来身高160厘米,现在已经逼近155厘米了,检查发现脊柱多个地方有骨折。有些患者甚至12个椎体全骨折才来就诊。”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章振林说,对于身高“缩水”,不少患者以为是自己上了年纪驼背了。况且也没摔跤,压根儿没往骨折上想。但其实,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导致的最常见的骨折,且超过80%骨折跟老年人有关。

身高缩水可能不只是“驼背”,骨质疏松不可忽视 !

章振林给出的一份针对1.4万名居民的社区调查显示,17%的6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都有骨折,并且他们从没有就诊。而8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骨折的人更多,且两个椎体以上的就有近三成。据介绍,椎体发生骨折以后如果不有效治疗,三年以内骨折高达50%-80%。


老年人一年内身高降低两厘米,可能已经出现椎体畸形或者骨折,就要引起重视。章振林建议,身高变矮、腰背疼痛都是需要就诊的信号;40岁以后做第一次骨密度检测,50岁以后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了解自己的骨量水平。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了解到,骨质疏松性骨折常常发生于髋部、脊柱椎体和手腕处。除了椎体骨折这种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外,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最严重的一种,常常需要手术治疗。髋部骨折后有超过20%的患者会在一年内因各种并发症死亡,20%的患者将在一年内再次骨折。


延伸阅读:


67岁女士,腰背疼痛10年一直没有就诊,身高缩水了10厘米,最后被确诊为严重骨质疏松导致的腰椎压缩性骨折,腰背部的弯曲已经不能逆转。


今天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中国的主题是“强健骨骼,远离骨折”。专家提醒,我国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高达32%,45岁以上人群就应该警惕这种疾病。


严重骨质疏松导致的压缩性骨折


10年间,身高从1.6米缩到1.5米

身高缩水可能不只是“驼背”,骨质疏松不可忽视 !

有句俗话叫“人老矮三分”,实际上,老年人如果身高快速明显缩水,就一定要重视了。


宁波市第一医院骨科夏冬冬博士不久前接诊了一个病例:67岁女患者,10年来,一直腰背疼痛,驼背很明显了才来就诊。10年间,这位女士身高明显缩水,原本身高1.60米的她,就诊时只有1.50米。检查显示,这位女士的腰椎多发严重的压缩性骨折,骨密度检查确诊她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


“这位女士绝经时间比较早,45岁就绝经了,这以后没有做过骨密度检查,发现腰背疼痛和身高缩水也没有来就诊。”夏冬冬说,像如此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在门诊中并不少见,很多人因为对骨质疏松这种疾病不了解,导致发生了严重后果才来就诊。


约半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


被叫作“静悄悄的疾病”


由于半数左右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骨质疏松也被叫作“静悄悄的疾病”。2018年中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则高达32.0%。


2018年以来开展的第一轮宁波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筛查发现,在58-74岁的老年人中,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比例非常高,但九成以上人群并未加以重视,居民对骨质疏松预防的观念远低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市骨质疏松防治临床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费锦萍介绍,人体骨量在35岁左右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绝经后的女性因为雌激素减少,骨量丢失更快。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特别是绝经期女性的常见病,医学界已将防治骨质疏松预防骨折和治疗高血脂预防心梗、治疗高血压预防中风放在同样重要位置,但与后两者相比,目前骨质疏松的危害和防治往往被忽略或是治疗不及时。

身高缩水可能不只是“驼背”,骨质疏松不可忽视 !

专家介绍,确诊骨质疏松最准确的方法就是做双能X线骨密度测试,正常人的骨量T值是大于-1,如果低于-2.5可诊断为骨质疏松。


“45岁以上的人群以及有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比如母亲有骨质疏松或脆性骨折史的、驼背、身高变矮超过3厘米等情况,都建议定期做骨密度测试。”费锦萍说,骨质疏松初期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疼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有四肢酸软、无力,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身高缩短和驼背,牙齿脱落,活动能力下降,轻微外伤即可骨折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说明骨质疏松已经比较严重了。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建议每天喝牛奶300毫升,走6000步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费锦萍建议,重点是要参加体育运动,多晒太阳,并注意合理营养,适当补充蛋白质,多吃富含钙的食物,补钙的同时一定要补维生素D。老年人还要谨防摔倒。


费锦萍介绍说,有一位72岁老太太,因为多发椎体骨折、全身及腰背疼痛,被诊断为严重的骨质疏松,抗骨质疏松治疗三个月后,有一次意外遭遇车祸外伤,老太太全身瘀青、皮肤擦伤,居然没有发生骨折。“由此可见,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以预防再次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在未发展成骨质疏松前我们要打好基础,延缓骨质疏松进程,避免发生第一次骨折;如果已经骨质疏松了,更要重视,进行规范治疗。”


在近日举行的世界骨质疏松日暨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分级一体化管理项目启动会现场,宁波市卫生健康委等单位共同发出健康骨骼倡议:均衡膳食、适度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学会自我筛查,远离骨折威胁。


合理饮食具体包括倡导富含钙、低盐、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以利于骨骼健康。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克/公斤体重,并每天摄入牛奶300毫升或相当量的奶制品。戒烟、限酒,避免饮用过量的咖啡、碳酸饮料。

身高缩水可能不只是“驼背”,骨质疏松不可忽视 !

适量运动倡导进行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成年人每天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每周至少两次肌肉力量练习。对老年人或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建议减少久坐,运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晒晒太阳充足日照对预防骨质疏松也很重要。倡导每日适宜的日照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建议10:00-15:00,晒太阳15-30分钟,而且是尽可能多地将皮肤暴露在阳光下,频率为每周两次(可根据季节适当调整)。

来源:潇湘晨报,北京青年报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我要评论

不吐不快,我来说两句

相关新闻

新生儿出生四十八个小时内的护理事项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在质上的变化,开启了一个家庭新的篇章,但是很多父母都知道在孩子出生以后,需要各种各样的护理,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那么你又知道孩子在出生后的四十...

10月30日 15:40

宝宝1岁后,是该“以奶为主”还是“以饭为主”

大家都知道宝宝出生后是要喝奶的,不管是母乳还是奶粉,总之“奶”在这段时间里,是宝宝唯一的口粮。但是随着宝宝的长大,奶渐渐地不能满足孩子摄入营养的需求了,6个月以后,宝宝就需要添加辅食了。 ...

10月30日 11:49

秋季孩子吃水果,需避开这六个误区

​秋季是盛产水果的季节,橘子、梨、猕猴桃等各种水果纷纷上市,很多宝妈都会买一些给孩子吃。不过,对于孩子来说,吃水果也是有很多讲究的,下面这些坑请一定要避开:...

10月30日 11:39

宝宝乳牙护理三误区,护理牢记“十三字”口诀

​乳牙是宝宝口腔当中的小小卫士,为宝宝披荆斩棘,嚼碎一切大块的辅食,把细碎的食物残渣送到食道当中,交给肠胃来消化处理。如果这个小小卫士倒下来,宝宝的口腔就失去了第一道防线,以后咀嚼食物都成了麻烦,还谈什么营养和长高呢?...

10月29日 17:09

父母与婴儿进行皮肤接触时,可降低婴儿的疼痛

​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加拿大约克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父母与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会降低新生儿的大脑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强度。...

10月29日 16:54

最热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