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领先的企业技术服务平台贤集网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头条推荐 — 正文

北京将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明确一系列服务内容

医务社工是促进医患有效沟通和医疗信息传递的桥梁。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往往站在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医患之间沟通不顺畅,容易引发医患关系紧张和矛盾。有了医务社工,可以参与诊疗团队,从患者心理和社会角度提出诊疗建议,同时也可以耐心帮助患者理解诊疗方案,在与医生和患者双方充分沟通条件下,提高诊疗效率,推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北京将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明确一系列服务内容

近日,北京市卫健委联合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印发《关于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提出,今年在部分综合性医院和儿科、精神卫生、肿瘤、康复等专科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到2022年,逐步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推进医务社会工作,设立医务社会工作岗位;到2025年,实现全市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全覆盖。(相关报道见04版)


《意见》明确,医务社会工作旨在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专业方法,帮助患者及家属预防、缓解和解决因疾病所导致的情绪、心理和社会问题,提升医疗效果,促进公众健康。近年来,公众对卫生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卫生健康的认识理念不断更新,人们既要减少疾病,让身体更加健康,还希望在疾病治疗期间得到关照和慰藉。涉及卫生领域的社会问题,如医疗社会救助、出院安置、慢病管理、医养结合、健康促进等医务服务,不能简单依靠医疗机构来提供和保障,且也与机构运营现状不符。


在此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岗位应运而生,其目的是将与医学相关且社会属性较强的医务服务统筹管理,帮助患者得到更好更适合的治疗和就医体验,不仅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专业人员配置地域不均衡等矛盾,也有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严峻挑战。从长远目标考量,加强医务社会工作不但是卫生领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客观要求,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现实需要,也是彰显医学人文价值的重要举措。


医务社工是促进医患有效沟通和医疗信息传递的桥梁。现实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往往站在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受时间、环境、岗位责任等多种因素影响,医患之间沟通不顺畅,容易引发医患关系紧张和矛盾。有了医务社工,可以参与诊疗团队,从患者心理和社会角度提出诊疗建议,同时也可以耐心帮助患者理解诊疗方案,与医生和患者双方充分沟通,提高诊疗效率,推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经济困难是不少患者在就医过程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在患上重大疾病之时。妥善解决和帮助困难群体申请医疗救助,是医务社工的一项重要职责。眼下,社会上有一些捐助、慈善活动,但由于运营不善、监管不力等原因,出现了“诈捐”等有争议事件,造成有需要的受助者得不到应有帮助、有捐助意愿者望而却步等窘况。有了医务社工,可以通过正规渠道整合社会资源,评估患者需求,为经济困难患者申请医疗救助,或提供后续出院安置等保障,解除患者后顾之忧。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是医务社会工作的亮点之一。现代医学更强调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疗过程中及之后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关注。医务社工协助患者及家属处理因疾病引起的心理、情绪问题,促进疾病适应性和诊疗配合度,帮助患者走出因疾病引起家庭和社会问题的困境,将为不断健全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和健康照顾制度发挥积极作用。

北京将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明确一系列服务内容

国内医务社会工作开始不久,没有现成的实践模式直接套用。《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结合实际需求,拓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内涵。目前,首都儿科研究所等多家医院已试点医务社会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何更好开展医务社会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医务社工是既懂医学常识又懂社工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和留住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岗位开发设置、配备使用和激励保障等举措都需要精心设计和完善。这也是实现医务社会工作长远发展的必要保证。


延伸阅读: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实施意见》。从今年起,北京市将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并计划到2025年实现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全覆盖。


10月26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高小俊在相关媒体沟通会上介绍,医务社会工作是指在卫生健康领域,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专业方法,帮助患者及家属预防、缓解和解决因疾病所导致的情绪、心理和社会问题,提升医疗效果,促进公众健康的职业活动。2019年,北京对全市15家医疗机构及其他4省市23家单位的比较研究发现,卫生健康领域引入医务社会工作,有利于改善医疗服务,强化人文关怀,促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利于践行大健康理念,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北京将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明确一系列服务内容

《意见》明确了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岗位设置、人才来源、专业人才的晋升渠道、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以及其发展的保障机制等。鼓励各医疗机构通过社会招聘、部门转岗、购买服务等方式配置专职医务社会工作者,通过招募或项目合作等方式,引导社会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参与医务社会工作。要求将医务社会工作岗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围。


《意见》提出,2020年,北京市将在部分综合性医院和儿科、精神卫生、肿瘤、康复等专科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2022年,逐步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推进;2025年,实现全市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全覆盖。

来源:健康报,健康报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我要评论

不吐不快,我来说两句

相关新闻

走进河南汝阳香菇产业,走进农村电商

10月18日,汝阳县云之极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之极”)正式投产,这是该县首个以香菇、红薯、大枣、核桃等为原料的高标准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主要生产香菇脆、红薯条等低温真空油炸产品。 ...

10月23日 16:18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如何转型升级,且看行业年会提供的方案

“今年的农产品流通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表示,“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社会各界已经充分认识到农批市场是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批市场也得到了政府进一步的高度重视,市场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任务与职责,真正发挥城市核...

10月23日 16:13

一文带你回顾总书记关于粮食问题的几大论述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10月23日 16:10

预防新冠肺炎:海淘代购也要做好外包装消毒

“双十一”临近,北京市卫健委提醒,市民如海淘、代购境外地区商品,请做好外包装消杀。 ...

10月23日 15:59

2020扶贫农副产品对接会在京开幕,各地积极响应

10月21日,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办,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协办,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暨“扶贫832平台”承办的“2020消费扶贫·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在北京农展馆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宣布产销对接会开幕,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

10月23日 15:55

最热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