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医院特色和优势,更好地服务患者?如何让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医疗工作?近日,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纺一医院)在院党委的带领下,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中的作用,通过打造“两室三基地”,着力培育和打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所谓“两室”,即于井子劳模创新工作室、杜洪灵诊疗劳模创新工作室;“三基地”,即于井子护理小组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实践基地和院史馆、于井子志愿服务基地、上海市红十字服务基地。医院从思想引领、创新机制、整合力量三方面入手,通过“宣传教育+行为养成”“志愿服务+实践养成”“劳模创新+服务提升”,有效盘活“两室三基地”资源。
27岁的小李体型肥胖,因安保工作性质,作息不规律。小李持续胸痛、出冷汗,便立即前往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就诊,医院胸痛中心马上开放绿色通道,通过系列检查,迅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经了解,这位患者是外地来沪打工人员,经济拮据。了解患者的情况后,心内科王明亮主任通过于井子博爱慈善专项基金为小李解决了难题。于井子志愿服务基地成立于2011年,依托于井子志愿者工作室建设,通过“团队亮单、群众点单、医院下单、医务志愿者接单、互动评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弘扬新时代志愿服务新风尚。
上海市红十字服务基地成立于2020年,依托普陀区红十字人民医院建设,联动志愿服务积极开展“三救(人道主义救灾、救护、救助)三献(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器官捐献)”工作,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并积极发挥于井子博爱慈善专项基金作用,资助困难患者,使红十字志愿服务成为推进文明实践的重要力量。
一直以来,于井子护理小组“八心”人性化护理法多次改版升级,丰富内容,满足患者需求,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2016年,于井子护理小组获第六批“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了让护理服务更具体、更具操作性,小组成员结合医院助聋服务,在普陀区残联的帮助、指导下,推出了“八心”手语服务,受到了听障人士的欢迎。
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杜洪灵带领妇产科诊疗团队勇于科技创新、善于技术改革,率先开展了自然腔道腹腔镜手术,引领了全市围绝经期疾病的治疗方向,以优质的服务获得诸多患者赞誉。2018年,杜洪灵带领的团队成功入选第八批“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
今年,医院党委将“四史”学习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学习教育活动与医院发展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努力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更好地满足百姓对健康服务的需求。
延伸阅读:
近日,普陀区人民医院建院85周年之际,联合上海市医院协会区综合性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举办2018首届上海市二级公立医院转型发展管理论坛暨上海医院协会区综合性医院管理专委会学术论坛。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二级公立医院与其说是转型发展,不如说是调整发展。让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更加贴近区情与民情,通过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发挥更大健康作用,医院发展才更有生命力。
四方协议战略合作
近年来,大批病人流往三级医院,还有不少老年病人倾向收费少、配药方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使得部分二级医院从原来承上启下的角色变成了尴尬的夹心层。为了改变这个状况,普陀区人民医院2016年与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等签约合作,创建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高校与区政府、医院之间的合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三级医院人才和资源的下沉,成就二级医院转型发展的改革试田。
院方表示,通过四方合作这样的形式,能够提高医院的服务能级;对医院的学科、人才以及医疗流程的改革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持续提高医疗水平
2016年7月,申花外援登巴巴在比赛中意外受伤,作为申花足球队指定的创伤治疗中心,普陀区人民医院在第一时间参与救治。之后,医院借助同济大学医学院康复科的优势学科资源以及医院成功救治登巴巴的社会影响力,成立了骨科运动创伤康复治疗中心。积极成立骨科腰腿痛、泌尿系结石、普外科胆石症和妇科微创四个联合诊疗部,造福更多患者。
2017年4月,医院成立胸痛中心,与院前120签订协议,建立无缝连接、快速识别的紧密合作,尽早识别和明确诊断心梗,一键启动急诊PCI救治流程,为胸痛患者第一时间建立生命通道。医院每年冠脉造影约1000台,介入手术约400台,抢救急性心梗患者约百人。
优质服务提升内涵
自国家《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以来,医院围绕解决患者就医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发动临床科室推出创新医疗服务举措。放射科《医影报告护心室》项目,设立了温馨报告领取室,通过温馨的装饰、饮料、餐巾、小包装巧克力、香蕉等,让病人有“家”的感觉。放射科及相关科室的专家循序渐进告诉病人图像的特征,普及治疗的方案,给病人治疗的希望,让病人增强战胜肿瘤的勇气。此项目获市卫生计生委第三批医疗服务品牌。
今年9月,医院还成为普陀区首家“助聋门诊服务点”,每周三下午开设助聋门诊,目前已帮助了100多位聋哑患者就诊,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医院以全国劳模于井子名字命名的护理小组推出“八心”人性化护理法,获社会各界好评;医院编撰的以护理小组感人故事为主线的《天使心路》一书,成为全国护理服务的第一本书籍,已发行2万本。
来源:新民晚报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我要评论